关于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市编号第三十四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关于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市编号第三十四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根据《昆明市贯彻落实中央(或云南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区高度重视,立即制定了整改方案,已按要求完成2016年第三十四项内容的整改落实。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反馈的问题
螳螂川水质长期处于劣V类的问题。
二、整改目标
改善螳螂川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的现象。
三、整改措施
1.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水体达标方案,加大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2.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督察,实施水质月通报制度,以水质倒逼整治效果,确保2020年螳螂川、鸣矣河水质稳定达到Ⅴ类。
四、针对各项问题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9年制订了《西山区螳螂川水质提升工作实施方案》(西政办通〔2019〕81号),2020年制定了《西山区2020年螳螂川水质整改达标工作实施方案》(西政办通〔2020〕52号)和《2020年螳螂川(西山区段)区级河长督查工作方案》,结合辖区实际,提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工作、开展河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管理和执法工作,具体工作推进情况如下:
一是我区已完成团结片区集镇污水处理站及污水收集系统1.5公里的配套管网建设工作,团结集镇水质净化厂正常运行,日处理能力在1400方左右。
二是实施螳螂川沿线27个自然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现已完成青鱼社区3个自然村污水收集设施建设工作,转入调试运行阶段;其余24个自然村污水收集处理已完成主体工程。
三是完成螳螂川沿线的排口普查和污水来源的核实工作。经全面排查,螳螂川海口段沿线共有208个排口,已封堵60个;螳螂川团结段沿线共有排水口13个。已完成螳螂川沿线所有排口的分类编号工作,并已安装完成171个入河排污(水)口公示牌;针对水质波动的16个排口已制定整治方案。
四是我区对螳螂川流域涉磷、尾矿库16家企业进行了约谈,要求企业按照《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江经济带(西山段)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西政办通〔2019〕33号),要求企业对排查出的问题,要制定整改方案,严格按照“一企一档”要求,对照问题清单逐一整改落实,逐一销号。
(二)工作成效
西山区涉及螳螂川河道的断面共有6个,2020年1-7月监测结果:
2020年1-7月中滩闸门断面年均值为V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4.23,月度监测结果均达标。
2020年1-7月石龙坝电厂下游断面年均值为V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5.37,月度监测结果均达标。
2020年1-7月小鱼坝桥断面年均值为V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4.94,月度监测结果均达标。
2020年1-7月牛鼻村断面年均值为劣V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6.28,氨氮超标0.62倍。
2020年1-7月律则河断面年均值为Ⅲ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2.63,月度监测结果均达标。
2020年1-7月小河边电站断面断面年均值为V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5.65,月度监测结果均达标。
五、责任追究情况
无。
六、现场复核情况
经现场复核,已按整改措施逐一落实。
七、自查自验情况
经材料核实和现场核实,符合验收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八、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全面落实河长制。落实好工作例会制度,重点研究河道整治提升工作,进一步加大河道巡查力度和河道保洁力度,按照“河道三包”及相关工作要求严厉查处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偷排、漏排等涉水违法行为。二是继续推进西山区入滇河道污染源监测排查项目。通过执法排查,结合智慧化管理、水质预警监测等,对存在问题的河段加密水质监测及执法排查,定位查找污染源,实现源头精准治污。三是深入落实河长巡查制度。加大河道巡查力度,严格落实“河道三包”制度,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对整改和巡查情况进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