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7年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市编号第三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关于2017年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市编号第三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
根据《昆明市贯彻落实中央(或云南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区高度重视,立即制定了整改方案,已按要求完成2017年第三项内容的整改落实。现将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反馈的问题
昆明市仍存在边保护、边违规开发的现象。
二、整改目标
从源头上杜绝边保护、边违规开发现象。
三、整改措施
1.严格落实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加强规划控制。
2.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对项目立项、审批、建设、投入使用全过程进行严管,从源头上杜绝边保护、边违规开发现象。
3.加强执法,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
四、针对各项问题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投资备案审核方面
1.我区严格按照《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令第712号), 依法依规办理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手续,项目业主单位在办理立项审批前必须落实项目选址和用地预审等基本建设条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审批条件后方可予以立项。
2.针对企业投资项目,我区严格按照《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3号),对项目适用的审批类型、审批权限、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属于负面清单所列禁止准入项目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符合备案条件的给予备案。之后督促项目业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规划、环保、国土、水保、建设管理等部门(机构)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经自检自查,我区审批及备案类项目均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办理。
(二)国土资源审批监管方面
1.严格审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8年到目前,我区共收到40家(公司)单位报来的出具项目拟用地选址意见的申请,依据各用地单位提交的项目拟用地范围线矢量数据,核查《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调整完善),出具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意见,对每个项目用地进行了严格核查,监管。
2.加强动态巡查
我区加大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强化动态巡查,坚持“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突出基层执法监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建了100人的西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巡查队伍,分别驻扎在团结、海口、碧鸡三个涉农街道办事处,坚持定点守护、巡逻防范,以巡逻、检查、询问、登记、发现、报告等方式,及时预防和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全面建立事先预防、事后查处、严格监管、部门联动的土地执法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了西山区土地执法监管,提高土地执法效能,有效遏制西山区新增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
3.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对通过巡查、信访举报、卫片执法、昆明市市级遥感动态监测等途径发现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经调查核实后,依法立案查处。2017年截至目前,共计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167宗,罚款共计1340.93万元已上交财政。
4.强制拆除违法用地上的建构筑物
为严厉打击违法占地建设行为,我区对团结街道办事处昆楚二号线红线范围内抢建的57间简易空心砖石棉瓦房及碧鸡街道办事违法占用近20亩基本农田的建构筑物实施强制拆除。
5.建立防止“大棚房”问题反弹的长效机制
我区为巩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成果,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乱象,建立防止“大棚房”问题反弹的长效机制,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严格源头控制。明确责任分工,逐级压实责任,以“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把“大棚房"问题防反弹措施落到实处。
(三)环保审批监管方面
1.建设项目的监管审批
(1)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工作要求,2017年以来我区在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省政府105号令,加强了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使辖区内所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到了100%。
(2)严格了建设项目的审批条件。2017年以来,我区共办理环境影响报告表268件,环境影响报告书16件,环保投资总额149710.52万元。并将建设项目审批数据及时进行了网上申报及网上审批。在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中,一是按照建设项目审批要求及环境保护的管理权限及法定程序对项目的审批进行严格的把关,从源头上杜绝了建设项目违法违规审批现象的发生;二是对国家明令禁止、限制、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一律给予了否决,从源头上杜绝了新的重点污染源的产生,从而逐步调整了我区的工业企业结构,切实提高了我区生态环境质量。
(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简政放权、提速增效、服务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深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改革,建立高效便民的环评审批制度,我区根据新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要求,我区自2017年1月1日起对凡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规定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都要求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网上备案。实施以来共受理网上备案11053件,同时制定了《昆明市西山区环境保护局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便民措施的说明》,在窗口醒目位置公布了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服务窗口上方设置了告示牌标明服务内容,各种宣传资料齐备,工作人员按规程规范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并组织了各街道办事处环保办工作人员进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网上备案管理的工作培训,以便群众到街道办事处环保办咨询网上办事备案的相关程序时工作人员能尽快帮助群众答疑解惑。
2.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监管审批
(1)《云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开展情况
我区自2017年至今共核发《云南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207张,年检1658张,变更164张。
(2)《全国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开展情况。
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版)》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版)》管理要求,《云南省排污污染物许可证》将逐步淘汰,全国112个大行业按照不同时限要求于2020年前全部更换为《全国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或《固定污染源排污登记表》。
目前,我区已基本完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正有序开展排污许可核发攻坚工作,截至2020年7月31日,我区共核发《全国排污许可证》106张,特殊标记19家,纳入排污登记管理172家,特殊标记103家。
3.未批先建项目清理整改工作
根据《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整改工作的通知》(昆环保通〔2016〕15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环保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在2015年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和前期整改工作的基础上,对存在问题企业进行了认真的排查、梳理,明确了存在“未批先建”、“批建不符”、“未验先投”3类问题的企业共50家,锁定了项目基数,列出了问题清单,明确了清理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1)未批先建项目整改落实情况,我区涉及未批先建的项目共32家,目前已完成整改32家;
(2)批建不符项目整改落实情况,我区涉及的批建不符项目共2家,目前已完成整改2家;
(3)未验先投项目整改落实情况,我区涉及未验先投的项目共16家,目前已完成整改16家。
(4)2017年,我区生态环境分局出动执法人员948人/次,执法车361台/次,累计监察辖区内环统重点企业66次,进行日常、一般污染源、专项行动监察企业共594家。检查中未发现2016年年底前清查遗漏的“未批先建”违法违规项目。
(四)水土保持审批方面
我区2016年审批有关水土保持的生产建设项目36件,2017年审批20件,2018年审批29件,2019年审批54件,2020年至7月审批45件,五年共计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184件。
(五)建筑工地整治方面
1.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扬尘治理)专项整治
我区网格化检查小组在开展施工现场检查及复查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地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高空鹰眼系统等数字化等手段,对出入口设置、三池一设备、进出口道路硬化、保洁措施、施工占道、施工废弃料、工地物料乱堆放、工地扬尘、裸土覆盖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管,切实提高了动态化监管能力与问题处置效率,并出台了《关于对施工现场扬尘管控不力参建单位实施惩戒措施的通知》。2017年截至目前共出动检查人员11900余人次,检查及复查在建工程项目部4098个次,查出存在的隐患问题21360条,下达检查记录3700余份,隐患整改指令250余份,停工通知书157份。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要求当场整改,无法当场整改的,限期整改并及时安排复查,目前各在建工程项目部已对存在的安全问题整改并书面形式回复我区,整改率为100%。
2.施工围墙(挡)、公益广告专项整治
我区结合《昆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图集》要求,对全区建筑施工围墙(挡)进行专项检查整治,确保施工围墙(挡)的安全性,基本达到了稳固、平整、规范、干净的条件,并按照不低于30%的比列设置创文公益广告,重点突出了“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相关内容,并视具体情况设置最新模板中的垃圾分类公益广告,目前全区建筑工地临街面的围墙(挡)已悬挂张贴了“创文”公益广告。
3.强化源头治理,开展渣土运输专项整治
我区在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的基础上,由施工总承包单位建立工程车辆出入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工程车辆进出管理力度。并采取了联防联动联控机制,联合区城市管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区大气办、区交通运输局、昆明市交警支队等部门,每周开展一次夜间专项检查整治,重拳出击,严惩了一批施工现场扬尘治理不达标及渣土运输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全区建筑行业的行为规范,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4.开展重点市政项目专项整治
我区针对生物多样性国际性会议涉及我区的24条道路提升工程,鉴于工程的特殊性(开放式施工、作业面施工时间短等),联合区城市管理局开展专项检查,督促施工单位对产生的施工垃圾进行装袋堆放或随清随运处理,并配置小型洒水车,对作业面进行实时洒水降尘施工,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做好文明施工及扬尘治理的管理工作。
(六)违法违规建筑整治方面
1.高位统筹、组织到位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年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和现场推进会研究部署拆违任务,成立专项工作指挥部,实行区、部门、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落实领导和部门包保督导责任制,签订责任书,逐级压实责任,有序推进拆违工作。在全市率先出台了“95362”容错纠错机制,鼓励领导干部靠前指挥、靠前会办、靠前处理,在全区上下营造出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积极履职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城乡违法违规建筑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2.科学摸排、调查到位
为真实、细致摸清违法建筑底数,我区由城管、国土、规划部门牵头,各街道办事处配合,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小组,进行拉网式排查,全面调查,摸清底数,按照建筑类型、使用功能、占地面积等事项建立“一户一档”基础台账,并结合“零申报”制度动态更新统计数据,并及时上报区违法建设整治指挥部办公室,由区指挥部办公室进行汇总统计,建立全区违法建设数据库。截至目前,共入户2000余次,对辖区内各类建筑分类登记,详细记录每户违建的历史背景、方位大小、主要用途和违建户主人员信息等详细情况,做到不漏、不虚,为下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系统管控、监管到位
坚持违法违规建设行为“零容忍”原则,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等手段,构建“天上看、地下查”监管体系,利用“数字鹰眼”监控系统,做到对违法违规建筑早发现、早处置,新增129名违法违规建设监督员,与网格化监督员共同履行违法建设监督职责,每天对负责区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并实行“零申报”制度。不断拓宽监管渠道,畅通投诉举报途径,在区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设立投诉举报电话,24小时开通,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法建设。借助“互联网+幸福网格”治理模式,充分发动社区党员、网格管理员、志愿者、楼栋长等基层一线力量,实行定人、定岗、定责,推进全区195个居民区网格化管理,整合建立全面覆盖巡查机制,对违建信息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报告,有效降低拆违成本。严格实行“两公开一承诺”,由各街道与社区签订拆临拆违责任书,及时公开社区干部宅基地,公开承租地,加强对社区干部违法违规建设的监督管理。
4.联合执法、协调到位
由区委区政府指挥部牵头,协调规划、住建、公安、食品药品、环保、消防等部门,对企业和个人存在违法建设的行为,采取不予办理相关许可证照、验收手续和停电、停水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区住建部门已对香槟小镇等小区存在违法建设的房产进行冻结,区指挥部办公室发函至工信部门对违法建筑采取停电等措施。建立完善“公安+城管”执法模式,充分整合辖区执法资源,形成城管部门与公安部门联动执法机制,西山公安分局派出11名民警、33名辅警充实到城管执法队伍开展联动执法,从而增强了城管综合执法效果,在整治过程中阻碍执法、暴力抗法行为得到有效制止。
5.督导治理、压茬推进
区委、区政府把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纳入全区年度目标任务绩效考核专项内容,实施行政效能监察,坚持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日常协调和集中督导相结合,实行“周报告”“月通报”“季总结”“年终考核”等制度。成立联合督查组,从目督办、规划、国土、行政执法、住建等职能部门抽调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实地检查、跟踪督导、结果报告的方式,适时开展督查活动,重点检查相关责任单位是否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推进违法建筑整治工作,是否存在工作推诿扯皮、不按规定依法采取措施等问题。建立末位约谈机制,由区纪检监察部门对违法违规建设治理工作排名靠后的部门进行约谈,督促其加强违法违规建设的治理力度,对新出现的违法违规建设,除了追究违法违规当事人的责任外,还将对相关部门和有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七)项目技术改造审批方面
我区在项目技术改造备案过程中严格进行节能审查、评估,确保无污染,对项目立项、审批、建设、投入使用全过程进行严管,不存在边保护、边违规开发的现象。
项目技术改造备案主要工作及成效如下:
1.坚决执行建设项目各行业产业政策,严格把好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所有建设项目严禁采用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工艺和设备。淘汰产品质量差、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促进行业结构调整。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严把产能过剩行业准入关口,不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备案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煤炭等为最终产品的新增产能项目。
2.坚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绿色准入标准,推广清洁生产,严管重点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发展节能节水环保产品,全面提高工业环境向绿色友好化转型,推动工业经济发展。
3.严禁建设新增过剩行业产能项目,确实需新建的项目,一律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产能,且产品必须实现升级换代,禁止落后产能重复建设。对未获批准的新增产能项目,不予办理土地供应、能评、环评、水保、规划等相关手续。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取水工业项目,禁止引进高耗能、高取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把工业用水量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内容,鼓励发展用能用水效率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4.2019年完成4个项目节能审查,4个项目均不涉及高污染行业。2020年完成一个项目节能审查备案登记,暂不涉及高污染行业。2020年完成两个项目节能审查,该项目暂不涉及高污染行业。
五、责任追究情况
无。
六、自查自验情况
经组织自查自验,各项措施均得到了有效落实,同意通过自查自验。
七、下步工作计划
西山区各职能部门严格落实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加强规划控制。各相关审批部门加强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对项目立项、审批、建设、投入使用全过程进行严管,从源头上杜绝边保护、边开发现象。各级执法部门加强执法,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