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街北路社区:红色“小网格”激发基层治理“大效能”
[作者:杨锦佳 发布时间:2020-06-29 14:34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西山区马街街道马街北路社区成立于2016年,辖区主要覆盖西山区曾经的行政中心区域,现有公共单位48家、住宅区31个,其中破产改制企业12家、老旧家属区28个,流动人口占比58.3%,具有“老旧院落多、人口结构杂、基础配套弱、管理服务难”的特点,社会治理难点、热点问题较为突出。
2020年3月以来,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马街街道党工委以马街北路社区为试点,以党建引领破题社区治理,借鉴“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经验,以居民区党建为突破口,科学划分网格,夯实治理责任,依托“吹哨报到”,整合多方力量,同步引入“三社联动”项目,打通形成了“街道、社区、公共单位、楼栋、居民”5级联动治理体系,形成了党建引领,上下共同发力、整体系统推进的基层社会治理“马街经验”。
坚持党建引领,支部建在小区里
马街街道党工委、马街北路社区党总支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社区红色自治模式。
一是发挥居民区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在老旧院落相对集中区域划片成立了马街中南路老旧居民区党支部,由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任党支部书记。支部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突出问题为中心,把党组织建设和党员作用发挥落实融合到居民日常生活中,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二是激活居民党员“红色细胞”。对居民区所有党员进行全面摸底,开展党员“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活动,共摸排公示党员91名,其中居民区非在册党员65名,推选出党员楼栋长15名,树立“一党员,一标杆”形象,通过党员居民引导热心居民“站出来、管起来”,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推选非党员楼栋长15名。
三是整合党建联盟治理资源。依托马街街道法治大道党建联盟,整合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区人民医院等优势资源,运用“双报到”工作机制,组织103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居民提供法治、医疗等志愿服务,持续吸纳大小公共单位,有效发挥辖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夯实基础保障,四级网格聚民心
以加强“网格化”治理系统性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一网贯通、三级联动、四网共治”的基层治理组织网。
一是科学划分网格做到“网得全”。按照地理区域相临、管理服务全覆盖的原则,不简单搞面积大小一刀切,将马街北路社区划分为5个网格,其中地域面积占比仅20%的老旧院落片区细化为4个网格,其余物业成熟小区划为1个网格,推动居民区网格治理科学化、精细化。
二是充实人员配置做到“网得住”。由街道一名科级干部任社区三级网格长,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认领四级网格长,按照“1+9+X”模式配备网格员队伍,即1名网格长带领党建指导员、环卫工作人员、出租房和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等“9大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力,联动区级联系部门、党建联盟单位等“X”多元力量下沉网格。5个网格中,网格员最少的18名、最多的达26名,从根本上缓解了基层网格人手不足难题。
三是夯实工作责任做到“网得好”。进一步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网格化治理架构,理顺“社区党总支——片区党支部——四级网格”工作体系,明确每名网格员的“责任田”,建立马街北路社区网格信息共享平台,第一时间发现网格大事小情,通过平台实时上报及处置进程,促进工作及时予以解决或上报上一级网格闭环解决。
创新治理模式,老旧院落焕新颜
坚持“共建共治”理念,通过实施“党建引领、街社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充分整合辖区各方资源,推动社区治理“单打独斗”向“整体作战”转变,构建社区治理一盘棋的新格局。
3月4日,马街街道、马街北路社区街社联合吹响了“马街北路社区社会治理问题”集结哨,以“哨声”整合民生诉求,以“吹哨”回应民生诉求,以“应哨”化解民生问题。区民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等18家部门应声报到,由部门主要领导带队现场调研所属单位院坝环境整治,通过开展“四个一”行动,即开展一次住户普查、召开一次院坝会议、开展一次环境整治、组织一次政策学习,列出时间表和任务图,全力以赴破解马街北路社区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沉疴顽疾。
期间,马街街道、马街北路社区联合18家区级单位累计清运楼梯间杂物垃圾100余吨,粉刷楼栋29栋,补植公共区域绿化面积约400平方米,设置单车棚和电动车充电桩10个,规范停车位216个,拆除违章建筑4处50余平方,加固危房1栋等,结合周五爱卫大扫除,形成长效常态机制。通过为期两月集中整治和定期清扫,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会反响良好。
驱动三驾马车,多元协同促共治
驱动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三驾马车”共同发力,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同频共振,探索出一条城市老旧居民区多元共治的新路子。
一是以“三社联动”项目化运作为抓手,线上、线下协同推进探索老旧院落多元化、精细化服务。线上在全区首家试点“西山e志愿”平台志愿服务,以“谁主张、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充分发动党员带动居民以自身力量开展红色自治,从“坐、等、靠”转变为“自我治理,不等不靠”。目前,已培育居民志愿队伍5支40余人。线下建立“一院一堂、一事一议”制度,充分调动居民关注社区公共议题,广开言路回应居民问题和需求,打通形成街道、社区、公共单位、楼栋、居民5级民意收集服务体系。目前,建立院落“畅言堂”6个,收集群众意愿15条,解决群众切身关注问题2个。
二是探索“准物业”管理模式。居民区党支部在充分听取民意基础上,拟计划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准物业”管理。目前,已进入询价测算阶段,预计7月底可实现运营。
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是这次马街北路社区社会治理工作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下一步,马街街道党工委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社区、院落、公共单位、社工组织,使其按需设置、按职履责、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既种好自留地、管好责任田,又唱好群英会、打好合力牌,共同推进马街北路社区社会治理工作进程,让辖区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和谐美好。
来源:马街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