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鄂“出征”前 西山区卫健系统援鄂4名巾帼队员的话让人泪目
[作者:杨锦佳 发布时间:2020-02-10 16:11 来源: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2月8日,西山区卫生健康局对区卫健系统抽调的4名援鄂抗疫队员,进行出发前的最后一次集中培训。
据了解,这次援鄂的4名队员全都是女性医务护理人员,她们是西山区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张春丽、主管护师毕继琳;金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管护师马志丽、福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游丽萍。她们中年龄最大的是张春丽47岁,最小的游丽萍才23岁。
培训现场,西山区卫生健康局党委副书记滕昭红和区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淞,分别给4名医护人员做了专业系统的防疫护理培训。
滕昭红2003年曾在北京小汤山医院23病区参加抗击非典疫情工作,她把自己的抗疫实战心得和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4名医护人员。进一步增强了队员们战胜疫情、保护好自己的信心。
杨淞在区疾控中心工作了11年,近期天天奔波在西山区防疫一线,他为队员们培训如何规范穿脱隔离服。一套隔离服包括:口罩、帽子、手套(双层)、护目镜、双层防护服和腿套。杨淞亲自示范穿脱步骤,他一边详细解说要领,一边再三叮嘱大家牢记先后步骤,防护不能出丝毫差错,避免被病毒感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现场培训中使用的是基础医用口罩和过期的防护服。
隔离服的穿脱程序有20多个步骤,队员们用笔记录下每个步骤,试穿时大家相互提醒帮助,力争穿脱准确熟练。整套隔离服穿脱下来熟练者最少都需要30分钟左右。
身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天要这又闷又热的防护服内最少工作6到8个小时,没有坚定的意志和超常的耐力是坚持不下来的。
让我们走近
4名援鄂抗疫队员
了解她们赴鄂前的心路历程
报名出征的初衷
队长张春丽:“在这个严峻的疫情考验面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身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资深的护士长,作为一名老党员,在疫情面前,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义不容辞。”
队员毕继琳:“这次去湖北抗疫是职责所在。就像有战争的时候,解放军应该冲上去保护老百姓;有火灾,消防员应该冲上去保护群众......哪里有病情,我们医务工作者就该冲上去了。”
队员马志丽:“作为一个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觉得我有必要也有责任去支援湖北的同行,这些天他们太辛苦太劳累了,我哪怕是去替换他们休息一会儿,我心里也能感到一份宽慰。”
队员游丽萍:“看着每天的疫情通报,我想让这个疫情早一点控制下来,希望可以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减少更多的人遭受病毒的折磨。”
关于亲情、友情
队长张春丽:“丈夫、女儿还有父母都比较支持我,2个姐妹也都支持我,他们也为我感到自豪。”说到这里,张春丽转过身拭去泪水,她说:“接到这个任务后,身边所有的亲人和同事都通过电话、微信的方式,表示对我的关怀和关心,也表达了对我的祝福和支持,我内心非常激动。”
队员毕继琳:“我儿子14岁了,已经是大小伙子了,他和他爸爸会相互照顾,我没什么后顾之忧。我的亲人里有不少也是医务工作者,都非常支持我去。接到这个任务后,我的电话已经被打爆了,各种各样的朋友,有的连我电话都不知道的人,会托我的姐姐打电话给我,都是嘱咐我去了要小心再小心的,太感谢这些在后方支持我的朋友们了!”
队员马志丽:“家里边都挺支持的,儿子6岁了,他也知道妈妈做的是好事,很支持我去。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到抗‘疫’一线去支援,感谢各位同事、兄弟姐妹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队员游丽萍:“家人其实挺担心的,但是我的父亲还是挺支持我的。我家里还有两个亲人都在卫生系统工作,我去的话家里仍然有人照顾父母,我会尽力保护好自己,让他们放宽心。”
个人安危的考量
队员马志丽:“我把这次援助湖北抗疫当做一次个人学习成长的机会,一次人生中难得的经历,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去前线支援是义不容辞的,穿上这身白大褂我没什么感到害怕的。”
队员游丽萍:“我是单位最年轻的一个党员、最年轻的护理人员,即使即使我被感染了,我年轻、身体素质好,恢复得一定很快。”
最想说的一句话
队长张春丽:“作为带队队长,我有信心协助湖北的同行做好当地的抗疫工作,同时维护好我们小组的安全,带着大家平平安安,凯旋归来。”
队员毕继琳:“希望疫情赶紧结束,春暖花开,我们大家就可以出去玩了。”
队员马志丽:“我希望和我的4个战友们平安回来。”
队员游丽萍:“我盼望疫情早一点结束,让医务人员早一点和家人团圆。”
此外,队员毕继琳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接到任务后,我连夜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毕继琳表示,因为我看着党员们在党旗下庄严的宣誓,他们无比坚毅的眼神,我深深地被感染了,心里非常激动,也想和他们一样成为党员中的一员,愿意为国家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你们千里赴鄂,扶危济困,为湖北百姓带去了温暖、信心和希望,也为云南的父老增添了光荣与自豪。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医者精神,展现了无惧无畏、无私无悔的白衣战士本色。
记者:李冰洁 母丹